當前位置: 大中華養生網 > 人群養生 > 兒童 > 正文

兒童慢性腹瀉原因有哪些 這些事項應註意

更新日期:2023-11-03 04:04:50  來源:大中華養生網

導讀很多菜鳥媽媽常常會發現,寶寶會拉出黃綠色的便便,這個時候媽媽都很緊張,其實這隻是生理性腹瀉,這種癥狀會隨著年齡增長而消失。但是還有其它寶寶腹瀉的癥狀媽媽們還不知道,接下來就來為您介紹幾種常見的寶寶腹瀉引起的原因...

1.生理性腹瀉

很多新媽媽都有發現,新生兒出生後不久就出現瞭黃綠色的稀便,同時大便的次數也非常的多。這個時候新媽媽不需要擔心,如果你再仔細觀察的話就會發現新生兒的精神並不受影響,同時食欲也始終都很好,也沒出現嘔吐的情況。專傢指出這些消化不良腹瀉是新生兒常見的生理現象,以後隨著年齡增長或者是添加輔食後這種癥狀就會自然消失瞭。

2.消化不良性腹瀉

但同時媽媽也要註意,因為有生理性腹瀉的寶寶經常會在攝取牛奶或雞蛋等異體蛋白質後,會因此而導致出現皮膚濕疹甚至是體溫升高的情況,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應該讓新生兒盡量的遠離這些因素。寶貝樂益生菌可使胃腸道產生多種有機酸和消化酶,幫助寶寶吸收食物,增進食欲,產生的乳糖,醋 酸等,可以增強寶寶的腸道蠕動,促進消化。

2.消化不良性腹瀉

嬰兒時期,很多寶寶都會出現消化不良腹瀉的情況,而最常見的原因一般以喂養不當所導致。如果寶寶吃的太多或者是吃的太少的話都會導致消化不良以及腹瀉等癥狀的出現,因此在喂養的時候媽媽一定要註意控制適量,不要過多或者是過少。

除瞭喂養方面的問題之外,如果天氣太熱或者突然受涼,這些都會導致寶寶腹瀉的情況出現。除此之外還有媽媽經常調換新的食品等,這些原因都會導致寶寶因為消化不良而出現腹瀉的癥狀。這種情況所導致的腹瀉通常會伴有發熱、嘔吐、食欲不振等癥狀。

3.感染性腹瀉

過去遇到孩子腹瀉所采取的“饑餓療法”現在已經不主張瞭。不少傢長認為“少吃少拉,不吃不拉”,就自作聰明地對孩子實行“禁食”的策略並不科學。特別是對於非感染性腹瀉的孩子而言,他們的腸道系統並沒有被細菌影響,消化功能還是很好的,如果傢長實行“禁食”,可能會導致孩子在饑餓狀態下增加腸蠕動,反而易使腹瀉加重。在腹瀉期間可以給孩子選擇稀飯、爛面條等相對清淡易消化的食物,需避免高蛋白高脂及油膩食物。對小嬰兒應繼續母乳喂養或稀釋配方喂養2—3天,隨後逐步恢復正常飲食。

小兒消化不良腹瀉的原因有很多,還有一種就是感染性腹瀉,這是由於細菌、病毒或黴菌侵入腸胃道引起的腹瀉稱感染性腹瀉。這部分患兒在患病期間經常會出現有腹瀉、發熱,嘔吐等癥狀,同時大便還有帶有異常的臭味,或者還含有粘液或膿血。對於這方面原因所導致的腹瀉,媽媽一定要帶寶寶及時的去醫院進行治療。

4.病毒

並且由於這種情況的腹瀉發病非常急,稍有耽擱就很容易因此而導致寶寶有生命的危險。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媽媽一定要註意做好預防的措施。比如在日常生活中對食物衛生有所保障,同時讓寶寶養成飯前飯後洗手的好習慣,這些都能夠有效的預防腹瀉的情況出現。

很多時候病毒也會導致小兒出現消化不良腹瀉的情況,這種情況一般多發生於每年的8-11月份,而9月份則是發病高峰。一般情況下營養良好的6-18個月的嬰兒是高發病人群,一旦出現有消化不良腹瀉的情況,寶寶的體溫就會升高至38-40攝氏度之間,同時還會伴有各種幹滿的癥狀。

5.貪涼寶貝室內加件“小肚兜”

夏季寶寶不能捂得太多,但一定要註意腹部保暖。傢長可以選擇小毯子或是給孩子穿上一件小肚兜加蓋在腹部,“局部保暖”對預防孩子夏季腹瀉至關重要。除瞭外部的預防措施外,對內的預防也很重要,俗話說“病從口入”,防止孩子腸胃問題可要管好孩子的嘴。首先,對於孩子夏季鐘愛的冷飲傢長也要把好關。冷飲本身對孩子的營養沒有益處,隻能起到降溫和解饞的作用,建議一天不要超過兩支,不然對胃腸道刺激很大,還可能增加呼吸道過敏性疾病。其次,傢長在為孩子選擇防暑降溫的食品時,可以考慮西瓜、綠豆湯等。但如果是從冰箱中直接取出的,建議在給孩子食用之前最好常溫下放10—15分鐘“解凍”。

病毒所導致的腹瀉,其大便像米湯或蛋花湯一樣,同時還會帶有不少量的粘液。並且由於大便量多,常像水一樣沖出來,因此患有病毒性腹瀉的寶寶很快就出現眼眶凹陷、口唇幹燥等脫水癥狀。

現在電視上有不少止瀉藥的廣告,但傢長千萬不能輕信盲從。建議在一般情況下最好不要給孩子輕易使用止瀉藥,孩子出現腹瀉後可以分不同情況采取綜合治療,如果孩子便便隻是稀糊狀,並不伴有發熱等病情,沒有其他癥狀,主要采取護理治療調理腸胃功能,如果孩子是感染性腹瀉,便便有粘腖甚至伴有出血則要做抗感染治療,所以給寶寶解決腹瀉問題時濫用止瀉藥,反而還會造成一定的副作用。尤其是對於小嬰兒,止瀉藥會抑制腸道內毒素的排出,加重病情。

面對小兒消化不良腹瀉的原因,以上這些都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隻有瞭解原因才能進行更好的治療以及預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