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大中華養生網 > 人群養生 > 中老年 > 正文

老年人健身註意什麼

更新日期:2023-11-02 05:15:32  來源:大中華養生網

導讀老人健康長壽是每個子女都希望看見的,現代人的生活條件的提高老年人也有瞭條件保養養生,健身養生是最普遍的方式,老人健身應註意什麼一起來看看。...

  老人健康長壽是每個子女都希望看見的,現代人的生活條件的提高老年人也有瞭條件保養養生,健身養生是最普遍的方式,老人健身應註意什麼一起來看看。

  對於健身的方式老年人的理解很簡單,就是一個“動”字,認為動的越多身體也就越健康,而結果並不那麼理想,有的甚至出現瞭意外,究其原因是偏離瞭科學的軌道,熱情使他們走進瞭誤區。醫學專傢提示,老年人健身應該根據醫生的建議,按其健康、體力以及心血管功能狀況,結合生活條件和愛好等個人特點,有計劃地進行經常性鍛煉,以達到健身或治病的目的。

  劇烈運動是致命的殺手

  體育鍛煉可以強身健體、防病祛病、延緩衰老。但是,如果運動方法不當,不僅不能達到上述目的,反而會損傷身體,影響健康。老年人健身的起點強度應以輕度活動即低能量運動為主,根據美國醫學專傢研究表明,長期堅持低能量運動的中老年人與不參加鍛煉或偶爾參加劇烈運動的人相比,其死亡率降低2.5倍,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老年性癡呆的發病率減少35%,充分說明低能量運動具有良好的健身效果。運動時間每天可一次或幾次相加,在30分鐘以上。

  循序漸進是絕對不能改變的法則,至於劇烈運動應列為禁忌。老年人可根據自身的文化差異來采取不同的健身方式,但是步行是最好的基礎,老年人堅持每天步行30 分鐘,對骨鹽含量、肺功能和肌力都有明顯的益處。老年人應該有階段性地做身體檢查,然後根據身體情況選擇合適的鍛煉項目。如果身體很健康,也可以自我檢查一下,如連續下蹲10-20次,或原地跑步15秒,看是否有心悸、氣促、胸悶不適等癥狀,如果正常即可開始鍛煉。

  中醫學認為人體與自然界是一個統一的有機體,一定要客觀地和自然界的四季變化相適應,而絕不應違背自然變化的規律。因此,老年人在鍛煉的時候更應該註意春避風,夏避暑,秋避濕,冬避寒。老年人要改變陳舊的健身觀念,有一句古話“飯後百步走,壽活九十九”被當做老年人的健身格言,其實,飯後百步走並不科學。

  從近代醫學觀點看,不宜提倡飯後百步走,因為吃飽飯後對於有心血管疾病的人來說,是一種負荷,對老年人更是如此,科學研究證明在餐後的60分鐘血壓下降,而心率上升15次/分鐘,中度運動後有些人出現瞭體位性低血壓,說明餐後運動對心血管系統有明顯的負面作用。因此,老年人應該避免在餐後特別是飽餐後兩個小時內進行鍛煉。

  必須關註的飲食與柔韌

  老年人千萬不可忽視柔韌性的鍛煉,實際上中老年人柔韌性老化的過程是因人而異的,自然老化隻占三分之一,其餘三分之二與鍛煉有關。調查發現,我國中老年人健身中大多忽視瞭柔韌性鍛煉,運動醫學研究表明,柔韌性是重要的身體素質之一。經常進行柔韌鍛煉的老年人,不僅能保持較好的柔韌性,而且在活動中動作靈活,肩、膝、腰等關節的扭傷也很少發生。這說明經常進行柔韌性鍛煉,對中老年人的健康很有好處。

  美國醫學專傢佈蘭達曾做過一項測試,以250名年愈60的老人為實驗對象,他把參與實驗的人分為三組,其中一組人每周步行三次,每次步行40分鐘;另一組人在健身房進行同樣時間的腿部力量訓練;第三組人不做任何鍛煉。經過18個月後,沒有參加鍛煉的人有一半左右失去瞭部分或全部的日常活動能力;而參加鍛煉的人出現這樣情況的卻很少,他呼籲所有的老年人不可小視對柔韌性的鍛煉,因為這是一種溫柔的健身方法。同時,在鍛煉的前後更應該註意飲食的合理有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