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大中華養生網 > 養生常識 > 養生資訊 > 正文

春節的來歷和習俗 春節的由來及風俗

更新日期:2023-11-03 13:40:17  來源:大中華養生網

導讀春節,是一年之歲首,農歷新年,傳統上的“年節”。傳統名稱分別有新春、新歲、新禧、大年等,口頭上又稱度歲、過年。那麼春節的來歷和習俗是怎樣的呢?下面為大傢介紹。...

春節,是一年之歲首,農歷新年,傳統上的“年節”。傳統名稱分別有新春、新歲、新禧、大年等,口頭上又稱度歲、過年。那麼春節的來歷和習俗是怎樣的呢?下面為大傢介紹。

春節的來歷

春節歷史很悠久,起源於殷商時期年頭歲尾的祭神祭祖活動。按照我國農歷,正月初一古稱元日、元辰、元正、元朔、元旦等,俗稱年初一,到瞭民國時期,改用公歷,公歷的一月一日稱為元旦,把農歷的一月一日叫春節。

據史籍記載,春節在唐虞時叫“載”.夏代叫“歲”,商代叫“祀”,周代才叫“年”。“年”的本義指谷物生長周期,谷子一年一熱,所以春節一年一次,含有慶豐的寓意。

又傳,春節起源於原始社會末期的“臘祭”,當時每逢臘盡春來,先民便殺豬宰羊,祭祀神鬼與祖靈,祈求新的一年風調雨順,免去災禍。他們用朱砂塗臉,身披鳥羽,唱跳吃喝,熱鬧非凡。

但其中被普遍接受的說法是春節由虞舜時期興起。公元前2000多年的一天,舜即天子位,帶領著部下人員,祭拜天地。從此,人們就把這一天當作歲首。據說這就是農歷新年的由來,後來叫春節。

春節的習俗

1.逛廟會

春節廟會最早是民間的宗教儀式,廟會之時,通常由僧人、道士做“法事”或“道場”以祭祀神佛,人們也要進香朝拜、許願、還願、求福。廟會期間,也少不瞭商販叫賣、民間藝術表演。廟會上有許多歷史悠久深受老百姓喜愛的傳統項目,比如,舞獅、舞龍、扭秧歌、踩高蹺、跑旱船等。

2.掃塵

“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這一習俗寄托著人們破舊立新的願望和辭舊迎新的祈求.每逢春節來臨,傢傢戶戶都要打掃環境,清洗各種器具,拆洗被褥窗簾,灑掃六閭庭院,撣拂塵垢蛛網,疏浚明渠暗溝。

3.放爆竹

中國民間有“開門爆竹”一說。即在新的一年到來之際,傢傢戶戶開門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嗶嗶叭叭的爆竹聲除舊迎新。爆竹是中國特產,亦稱“爆仗”、“炮仗”、“鞭炮”。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放爆竹可以創造出喜慶熱鬧的氣氛,是節日的一種娛樂活動,可以給人們帶來歡愉和吉利。

4.舞龍

舞龍,又名耍龍燈、龍燈舞,是漢民族傳統的舞蹈形式之一。每逢喜慶節日,各地都有舞龍的習俗。舞龍起源於漢代,經歷代而不衰。舞龍最初是作為祭祀祖先、祈求甘雨的一種儀式,後來逐漸成為一種文娛活動。到瞭唐宋時代,舞龍已是逢年過節時常見的表現形式。

5.貼福字

在貼春聯的同時,一些人傢要在屋門上、墻壁上、門楣上貼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節貼“福”字,是我國民間由來已久的風俗。“福”字指福氣、福運,寄托瞭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向往,對美好未來的祝願。為瞭更充分地體現這種向往和祝願。

6.守歲

除夕守歲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動之一,守歲之俗由來已久。大傢終夜不眠,以待天明,稱曰“守歲”。“一夜連雙歲,五更分二天”,除夕之夜,全傢團聚在一起,吃過年夜飯,點起蠟燭或油燈,圍坐爐旁閑聊,等著辭舊迎新的時刻,通宵守夜,象征著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驅走,期待著新的一年吉祥如意。

通過對上文的閱讀,相信大傢對春節的來歷和習俗已經有所瞭解瞭,希望以上內容可以幫助到大傢,祝你生活愉快,身體健康。